已完成連結複製

南港老爺行旅

正在傳送表單資料

請稍候片刻

NO.5

NO.5 主題展:迴歸

走進南港老爺行旅,看見關鍵年代的「黑鄉」,欣賞藝術家對於南港文化的藝術之作。

活動期間
2022/09/01 2023/02/28
展覽地點

南港老爺行旅1F、10F

迴歸

早期的南港,因工業聚落有「黑鄉」之稱,華麗蛻變後,如今成為金融科技園區。 展覽以「永續」概念結合南港文化,由四位藝術家透過創作能量與獨特表現力,展出不同媒材與形式的多組作品,邀請旅人細品每一項具有深度意涵的作品。

創作者 / 賴怡璋

1F

豪宅公園林立,各種建設拔地而起的南港,在過去因工業廠房密集而被稱為黑鄉。化工廠、輪胎工廠、肥料廠等等大型工業曾經是南港主要的景觀,而一群曾經居住在此的植物,見證了這段歷史。

 

本次計畫在南港區資料研究的過程中,遇見一則西元1987年台灣電視台新聞片段,記錄當時南港三重里『啟業化工廠』停工關廠時的景況。新聞開頭拍攝到種植於廠區入口,如今已與廠房一同遭移除的三種植物:巴西鐵樹、文殊蘭、姑婆芋。『植物講古時間』試圖回到過去,將這三種常見的綠美化植物化身為當時的三位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里民,高談闊論民國76年重工業林立與當時還未明的南港未來預言。

創作者 / 趙祐瑋

1F

句芒為東方古典的春之神,象徵萬物萌發、生息。在東西方的古典繪畫中,皆有出現關於四季迭替的植物繪畫,在同一畫面中表現生命週期,並與常見昆蟲搭配,昆蟲在畫面中往往象徵著傷害、破壞。畫面在植物生長、啃食、衰亡之間流轉,象徵生命無常短暫卻又生生不息的循環。

四幅作品藉由選擇南港郊區常見的植物種類與昆蟲作為搭配,呈現多雨且濕潤的環境。前三幅為原生的蕨類與昆蟲的搭配,象徵南港地區經由人為開墾後,郊區所再生的植物風貌;第四幅則為常見的景觀植物羅漢松與橙帶藍尺蛾,則反映出南港地區人為環境所造成的破壞。於畫面上採用絹本的繪畫形式,希冀在畫面表現出古典自然觀的呈現。

創作者 / 黃子棟

10F

“也許我們無法改變來自於什麼樣的環境,但能夠替自己的境遇盡最大的努力,這就是生命的張力”重拾過去的種種因果,透過釐清、整理與昔日借鏡,讓南港成為更理想的模樣。

回歸-一種生物天性

尋根-對於記憶的一種認同。

本作品透過蛋卵來陳述南港的人潮回歸,蛋卵就如同人類的境遇一般,眼看大大小小的蛋卵,或許來自鸚鵡、斑鳩、雞、鵝等各類品種,如同人類誕生的命運,同樣是人類,卻來自不同的家庭、種族甚至是國家。

排成雲朵意象的蛋卵們就像是社會人群,以一個群體透過合作而回到這片土地奮鬥為概念,黃銅條象徵著大雨,就像是再次活絡這片土地的金色養分,周圍所搭配的桂花也正是南港在地區花。以環境善意作為出發點,此作品材質皆可回收再利用。

創作者 / 丁俊心

10F

時與地的交錯變化,產生無限可能。
南港多變的面貌,從工廠時期因日日排放濃密黑煙時的『黑鄉』,轉身成為玻璃大廈併齊的金貿特區,現在的閃亮也因過去的污名而更加珍貴。
本作品訴說著工業時期的空污景象,採用燈箱的形式,描繪這塊士地的時間軸,再運用光線穿透凝重的闇夜,帶來修復與療癒的過程,重拾南港的原貌。
拼布掛簾是由資源回收廠淘汰的廢棄衣物拼製而成,運用龐大的廢棄物重現當年黑煙籠罩的空汙景象。沈重拼布襯托著一分為二的蛋形燈箱,歷史與願景在分裂處找尋家鄉新的意義。

本網站使用COOKIES為您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請您詳閱 COOKIES使用政策。您可以同意或拒絕本公司蒐集您的COOKIES,但為了使您有更好的瀏覽體驗,本公司仍將處理必要的COOKIES資料。